江面上突然响起几声炮响,那是英国军舰在耀武扬威。炮声划破了战前的安静,可谁也没想到,它竟给一位陆军将领轰出了一个海军生涯。
当时是二十三军军长陶勇,人送外号“拼命三郎”。接到英舰挑衅的消息时,通讯出了问题,跟上头联系不上。换别人可能等指示,可他血管里流淌的不是等,是干!
“打!”这一个字,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,也带着压抑已久的怒火。岸上的炮瞬间炸响,喷出复仇的火焰。这一仗,不光打了外国军舰的傲气,也把中国军队的腰杆子挺得笔直。
消息传到北京,毛主席听说了陶勇这事。没等上面批准就开炮?主席没怪他,反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
“这个陶勇,喜欢打军舰嘛,”主席带着几分幽默说道,“我看他将来可以去搞海军!”一句话看似玩笑,分量可不轻。新中国刚成立,海上门户洞开,列强盯着海岸线。
要建一支像样的海军,不光要有舰,更要有敢拍板、敢亮剑的将领。陶勇在长江上那股子临危不乱、一锤定音的劲头,不正是海军急需的吗?也许,这就是他这位陆军悍将,后来能执掌东海舰队的真正缘由。
从指挥千军万马在陆地上奔袭纵横,到面对波涛汹涌的茫茫海疆,这个跨度大得惊人。陶勇清楚肩上的分量。
1955年底,华东海军改名叫东海舰队,他就是第一任司令。按理说,他功劳簿上全是硬仗,躺着享福也行。可他没那样,到了舰队,把自己摆在新兵位置上。
不会?那就从头学!他一头扎到基层,围着老海军问这问那。舰艇性能怎么回事?海上怎么打仗?陆地上的经验是基础,但海上作战有自己一套规矩,得琢磨透。
毛主席后来视察东海舰队,亲手写下那句震耳欲聋的话:“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海军”。这不仅是题词,是命令,更是殷切期望。陶勇把这话当成军令状,跟主席保证:“一定不辱使命!”
就是在那股子拼命学习、拼命实践的劲头里,陶勇的军事天赋在全新的战场上再次点亮。他不光自己学,也拉着整个舰队一起学。
那时候,海军装备跟不上趟,想跟强大的对手抗衡,硬等是不行的。他脑子活,一眼看出来,固定的岸炮阵地容易挨炸。
他拍板、甚至亲自参与,设计出“坑道炮”方案。这东西把岸炮藏进山体,需要时才推出来打,打完赶紧缩回去,生存力一下子提高太多了。
他还根据沿海作战特点,大力推动研制了一种小型高速炮艇。别看艇小,速度快、火力猛,后来的海战里,这小东西立了不少奇功。
1958年,台湾海峡的火药味儿越来越浓,老蒋在美国撑腰下,时不时来惹事。毛主席决定炮击金门,给他们点颜色看看。这任务,就交给了陶勇。
他先派了手下的精兵强将去福建前线布置,然后自己也到了厦门,亲自坐镇指挥。炮声一响,东海舰队的舰艇和岸炮一块儿发威。
目标直指金门岛上的军事设施和海上支援的舰船,打得那叫一个痛快。这里头,最神的要属东海舰队的鱼雷快艇部队。
在陶勇的指挥下,这帮小伙子真像幽灵一样。白天藏在沿岸的礁石洞或者伪装网下,安安静静,让人找不着。
夜色一黑,他们就悄无声息地冲出去,像狼群一样咬住目标。蒋军的“台生”号和“中海”号运输舰,以为逃出了岸炮射程就安全了。
没想到,冷不丁冒出来的鱼雷快艇劈头盖脸就打了过来。“台生”号挨了鱼雷,没挣扎几下就沉了。“中海”号也被重创,拖着残破的身躯狼狈逃了回去。
这一仗,打得敌人心惊肉跳,也把东海舰队的威名打了出来。金门炮战算是一次练兵,到了1965年,崇武以东那场海战,才算真正보여了陶勇指挥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本事。
当时,蒋军有两艘大号猎潜舰,“永昌号”和“永泰号”,仗着家伙好,老来咱们的渔场捣乱,嚣张得很。情报一到,陶勇一下就判断出来,这是个逮住他们的好机会。
他定的作战计划,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批准,而且特别强调要继承发扬夜战、近战、拼刺刀那股劲儿。战斗打响前,他把参战舰艇悄悄集结起来。
亲自到各个舰艇上,把怎么打、打什么,连总理有什么指示,都面对面讲清楚。夜里,海军编队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猛虎,拉高速度,直扑目标。
“永昌号”和“永泰号”还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摸了过来,正高兴着呢。结果咱们这边的炮弹,带着火光和呼啸声就到了!
“永泰号”先挨了一轮,炮弹雨点似的落下,它被打懵了,一度在原地转圈儿,接着掉头就跑。“永昌号”没那么好运。
被鱼雷和炮火连番招呼,指挥台直接被打飞,最后翻着肚皮沉进了大海。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,咱们588号护卫艇因为表现突出,被授予了响亮的“海上猛虎艇”称号。
从长江边那声惊雷般的“打!”,到东海滔滔浪涛间的运筹帷幄,陶勇将军用自己的行动,证明了毛主席当年的眼光有多准。
他不光是陆地上的“拼命三郎”,更是一位来了新环境、肯从头学、敢想敢干、打仗鬼点子多的海上悍将。他把陆战那种勇猛、灵活的打法,揉进了海军作战里。
为新中国海军刚起步那些年,怎么建、怎么打,趟出了一条路,也为保卫咱们的海上地盘,立下了大大的功劳。他的故事说明,真正的军人,无论在哪儿,遇到什么难关,都能眼里只有国家和人民,一往无前!
通盈策略-互联网龙头股排名-网上股票配资开户-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