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4日,巴黎空气中像是突然飘来一阵紧张的味道。马克龙对着镜头,突然扔下一个重磅消息——法国准备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。
你要说,历史性的决定?这词用得不算夸张。也有人形容这是“平地一声雷”,毕竟G7里谁都在观望,法国偏要当那个第一个“破局”的家伙。那他这么做,到底是信心太足,还是一时冲动?老实说,这背后有点意思。
其实风暴的前奏早就拉开了。这段时间,加沙的混乱让全世界都看傻了眼。尤其是前阵子以色列突然对伊朗核设施动手,整个中东气氛一下子就烧了起来。
与此同时,加沙被封锁,民众吃不上饭,全世界一百多个组织出来指责以色列,这么大的舆论压力,“公正”到底该怎么定义,也搅得人心里没底。
展开剩余78%在这种背景下,“两国方案”这个过去被人说腻了的词,被又一次提上台面。但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,以前总是含糊其辞的沙特和一票阿拉伯国家,现在突然全力支持法国。
这种画风变化挺新鲜,欧洲和美国“老大哥”关系,也好像掀起了一道不太明显的裂缝。法国,这回是真的想抢一下主角戏吗?
说白了,马克龙这是在玩一把大的。一开始他还坚持,必须得先让哈马斯释放人质、交出武器。可架不住现实太荒诞,加沙危机拖太久,一浪又一浪的国际呼吁涌来,马克龙后来也不坚持“捆绑条件”了,干脆直接亮底牌。他这个变招,估计真让美以有点措手不及。
内塔尼亚胡火速跳出来斥责,说法国是在“奖励恐怖主义”,美国那边也很不高兴。可是马克龙管这些吗?他直接拉上沙特,谋划着联合国大会搞个多边施压,要让大国们对“两国方案”至少嘴上达成个共识。
欧洲这边的反应也挺有趣,英国、西班牙一听有人带头赶紧表态支持,欧盟风向眼看转弯,沙特、卡塔尔这些老早就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也来了劲。好像所有人一下都把目光投向了法国——难得一回,真成了焦点。
不过,说容易也不容易。国内的气氛同样复杂。法国的犹太社区和穆斯林社群,一个历史最久,一个人最多,这俩代表的声音撞在一起,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。马克龙要维护所谓“战略自主”,其实说白了,也是在给欧盟这个大家庭争口气,不想再由着美国罩着走。
从表面看,这像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表态,但多想一步,会发现法国打的算盘其实挺精——抱团阿拉伯盟友,抢回对中东话语权,跟以前一味“保持中立”的姿态明显不一样。这回是真上了桌,而且愿意为此承担点风险。
回溯历史,二战以后,“戴高乐主义”就主打反美国,这次算是借着新冲突旧旗帜插进了新时代,一举两得。再加上俄乌战火把欧盟“战略自主”口号喊得更响,马克龙等于是试探欧美同盟的底线,逼着布鲁塞尔也要表明态度。
当然现实也挺骨感。以色列在美国的默许下,不停扩展定居点,巴以和平没啥实质进展,哈马斯一口一个不答应停火。总的说来,现在局面挺别扭的,没人能全身而退。法国这次敢主动当“破局者”,也许真的是赌了。
未来会咋样?法国打头炮,巴勒斯坦或许能获得更多认可。欧盟会不会跟进?美以会不会终于软下来?这事可真猜不准。更让人琢磨的是,这场变局会不会就此推动中东敲响“洗牌”的钟声?只能等联合国大会见分晓了。
发布于:四川省通盈策略-互联网龙头股排名-网上股票配资开户-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